快捷搜索:  

诺贝尔奖得主8月曾赴台湾,和高中(High School)生分享险阻探求生存

"诺贝尔奖得主8月曾赴台湾,和高中生分享险阻探求生存,这篇新闻报道详尽,内容丰富,非常值得一读。 这篇报道的内容很有深度,让人看了之后有很多的感悟。 作者对于这个话题做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,呈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。 这篇报道的观点独到,让人眼前一亮。 "

2023诺贝尔生医奖主之一的匈牙利裔美籍生技科学家卡里科(Katalin Kariko)今年(This Year)8月曾经到访台湾,与北一女、建中等高中(High School)生对谈,分享自己坎坷的研究之路,鼓励高中(High School)生要相信自己。她当时也谈到早和台湾有不解之缘,原来过去曾一起进行(Carry Out)mRNA研究的一位工作伙伴也来自台湾,并且是北一女毕业生。

卡里科因研究mRNA技术,进而促成mRNA新冠疫苗开发有成,与米国科学家魏斯曼(Drew Weissman)共同获得今年(This Year)诺贝尔生医奖。值得注意的是,2位学者2022年才获得台湾唐奖,2人也在今年(This Year)8月到访台湾,出席延宕一年的唐奖颁奖典礼。

2023諾貝爾生醫獎主之一的匈牙利裔美籍生技科學家卡里科(Katalin Kariko,上圖中)8月才來台,並且和北一女等高中(High School)生對談,分享研究生涯。(圖/中時資料庫、唐獎培育基金會提供)▲2023诺贝尔生医奖主之一的匈牙利裔美籍生技科学家卡里科(Katalin Kariko,上图中)。 图片来源:中时资料库

卡里科更与北一女、建中、师大附中、成功(Success)高中(High School)等四校高中(High School)生对谈。她在对谈中分享过去数十年来坎坷的学术生涯,包括研究室数度断炊关闭、失业(Unemployed),她也多次遭降职,几乎没人在意她的研究成果。

不过卡里科对自己的mRNA研究有无比热情,即便当时他人看不到mRNA的前景,她也深信自己的研究无比重要,她在这些挫折中磨出韧性,知道如何为自己战斗。

她鼓励台湾高中(High School)生热爱所做之事,保持愉悦,学习与压力共处,并且相信自己,不要和别人比较,同时也要跳脱舒适圈,让自己持续成长。

这是卡里科首度访问台,不过她说早和台湾有不解之缘,原来她过去曾一起从事mRNA研究的工作伙伴Alice Kuo(Chiu-Mei Lin)就来自台湾,并且是北一女毕业生。

事实上卡里科的家庭和科学一点也沾不上边,据《华盛顿邮报》(The Washington Post)报导,她来自匈牙利的小村庄,家裡为土坯房,只有2个房间,她的父亲是屠夫、母亲是簿记员。小时候家中没有自来水、电视(Television)及冰箱,只有一座花园,家中有养猪。

卡里科说从小就对鸟、植物等大自然(Nature)相当好奇,她在科学方面的成绩相当出色,8年级时生物成绩在全国排名第3。

卡里科进入大学(University)后开始在实验室工作,攻读研究所期间开始研究RNA,不过后续卡里科的学术生涯变得愈来愈坎坷,原本匈牙利的实验室缺乏资金,她遂与先生、女儿前往米国,并在宾州天普大学(University)(Temple University)获得博士后研究职位。

在天普大学(University)待了3年后,卡里科在马里兰州找到另一份工作,她整天埋首于研究论文中直到深夜11时,她甚至会直接睡在办公室,隔天一早6点又起床工作。

1989年,卡里科在宾州大学(University)医学院获得初阶教职人员职位,此时她仍需要额外资金可能同事提供经费来支持研究工作,她与心脏科医师巴纳森(Elliot Barnathan)研究将mRNA植入细胞,他们(They)的研究受到许多人嘲笑,后续实验室因没有拿到经费而关闭,迫使卡里科再度寻找实验室收留她。

卡里科因受到同事向系上求情而暂时留下来,但研究一再失败(Failure),再度导致实验室关闭。

不过卡里科不放弃mRNA研究,当时学校对将她升迁并不感兴趣,她甚至认为自己形同遭到降职。

卡里科开始毛遂自荐,寻找愿意资助她研究经费的人,直到遇见魏斯曼,并开始合作。

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(News)集团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。

来源:中时新闻(News)网

研究,台湾,卡里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

赞(789) 踩(22) 阅读数(9499)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
加载中......
发表评论